多地加速建设‘超充之城,超充迎来爆发时刻

“充电5分钟,续航200公里”、“充电1秒跑1公里“......最近,只要关注新能源汽车、充电桩行业的,几乎都会被这样的字眼“刷屏”。
11月5日,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山公园西门停车场,一位正在使用超级充电桩的市民郑先生表示:“只需5分钟就能给我的车充电60%,充电效率非常高,出行时非常方便。截至目前,深圳的福田区、南山区、宝安区、光明区等已经建成了40多座公用超级充电站。其实这离不开政策的支持,《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超充设施专项规划(2023—2025年)》发布,提出到2023年底要建成不少于150座公用超充站,到2024年3月底前建成不少于300座公用超充站。
今年6月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》,要求按照科学布局、适度超前、创新融合、安全便捷的基本原则,构建高质量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。
为此,今年以来,许多省市纷纷提出加快超级充电站的建设。广州的目标是到2024年基本建成“超充之都”,拥有约1000座超级快充站和约200座换电站。海南计划建设“超充之岛”,到2023年建成超过100座超级快充站,到2025年建成超过400座超级快充站。
多家上市公司都在布局超级充电领域,因为超级充电的实现需要车辆和充电桩两者兼备。不仅需要搭载支持高压快充电池的新能源车,还需要数量充足、科学分布的超级充电桩,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大大降低“超充”的效果。上汽集团等车企、宁德时代等电池供应商、盛弘股份、金冠股份等充电桩企业都积极在超级充电领域进行布局。
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表示:“多地加速建设‘超充之城’,将推动超级充电桩的普及和发展。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有望推动超级充电桩建设成本下降。当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痛点是‘里程焦虑’,超级充电桩的建设发展,不仅能缓解长假期间新能源车排队等桩的现象,而且将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。”
相比市面上普遍在60-120kW的直流充电桩,功率高达350kW-600kW的液冷超充桩,正成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热点,既大幅提升了充电速度,又显著缓解了电动汽车车主的充电焦虑。另一厢,800V-1000V的高压快充技术也正在车端、电池端快速应用和普及,并进入一个小高潮。
不过,高压快充的实现并不容易,因为涉及到全产业链,超充桩只有与匹配的高压快充新能源汽车车型、高倍率4C电池“搭配”在一起,才能实现充电的最大峰值功率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,都会让“超充”效果大打折扣。
进入2023年,800V高压车型扎堆上市,华安证券报告显示,预计2023年高压平台车型将密集上市,2025年新能源主流车型均支持高压快充。2026年,800V以上高压平台车型销量预计达580万辆,渗透率50%,2025年支持高压快充的3C以上电池需求量350GWh,占国内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的59%。
因此,宁德时代在高端的麒麟电池之后,今年8月发布了全球首款磷酸铁锂4C超充电池,预计明年一季度量产,有望让800V高压快充价格下探到更低的区间,覆盖更广泛的车型。此外,欣旺达的闪充电池、亿纬锂能的π电池系统、蜂巢的龙鳞甲电池、中创新航的U型电池(6C),都是为了给高压快充铺路。
可以说,高倍率电池是高压快充实现的必选项,两者相辅相成。当然,被高压架构抬高的成本增加问题,也会随着高压架构车型销量的提升而降低。预计2025年,4C电池将占据主流,并逐步在20万元以下的车型上搭载,6C电池也将崭露头角。
当然,要实现高压快充,充电1秒1公里,只有800V高压车型、4C电池这两项还不够,超充桩则是第三个必要条件。车、电池、桩三者协同在一起,才能实现峰值的超充速度,缺一项都会让充电速度打折扣。
现在看,持续提升高压快充车型的渗透率已无悬念,最大的影响因素并不是技术,因为耐高压的碳化硅功率器件、全液冷技术的难度不大,反而是电网容量受限、投建超充站的经济性顾虑是超充落地的两大掣肘。
即便有阻力,超充桩的逐步应用并占到一定比例,也是市场使然。超充桩的好处多多,首先是充电枪更轻便,线缆更细,车主充电体验得到提升;综合能源损耗降低1%,如果是600kW功率,年充电量80万度,每年因电能损耗减少而节省上万元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超充桩的寿命将从8年提升到10年以上,液冷充电模块的年损坏率低于0.5%,而风冷高达5%,是液冷的10倍,且对应后期运维成本的大幅降低。因此,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看,超充桩的经济性就体现出来了,远没一次性初始投资成本看起来那么高。
而且超充桩能提升充电桩的收益率,充电速度快,每天接待的车辆更多,充电量、枪效更高,便能有效摊薄变压器、土建扩容、土地资源等占用成本,充电站的收益会更高。这么想,超充站这笔帐也没那么难看。
当然,因为目前市场上的800V高压快充车型保有量还不够高,但随着高压车型的扎堆上市,特别是“超充+快充+功率共享”的混搭投运模式,大幅降低了投建门槛,带来了使用率的提升,市场的积极性自然被调动起来,超充桩建设进度也必然加速。
(能链研究院、证券日报)